主普壇上的燈篙 ---- 指引的人情味

 


基隆的中元祭與台灣其他在地的普渡不同之處,其他地方在於普渡各方兄弟,基隆卻是源於族群融合的基礎,但是將溫暖給於無主祭祀的兄弟,這種人情味的底蘊,其實在唐山過台灣時期的墓塚堆中,也可以見到這種我們文化中對無後往生者稱為『好兄弟』的溫度。
這是種在底層之間相互照顧的存在,怎不另人動容?

小時候對於中元普渡記憶很模糊,記憶中人聲鼎沸、天氣很熱、燃燒的煙燻繚繞增添了暑氣、被線香燙傷、大人小孩過火爐求平安的記憶,與這整套儀式連結成為一組的記憶,逐漸在人生記憶庫中模糊的同時,有時候我也會問自己:這到底是好還是壞?為何我不再喜歡這種場合?

或許是嗩吶高音頻的聲音、也或許是突然點燃施放的鞭炮、更或許其實就是暑熱全身濕黏感,使我對這些由歷史累積的民俗活動中退縮。這幾年比對文化中的苦難,人要能平安、不病苦在以往科學醫藥不發達時代的確很靠運氣;與其說是運氣,會說是神明的保佑。不管中外,人一旦死亡脫離肉體之後的各種思念,在基督教中是種懷念,會到墳前去探望親人所愛。東方的固定清明掃墓,是家族淵遠流傳的凝聚感。這都是幸運的,因為仍有人記得往生者。
那...孤苦無依的人呢?

點燃九尺長竿上九燈,祈福懺悔之原意,已被壇內斗燈取代,壇外空地上的燈篙已成為指引各路兄弟們前往壇場的重要路標。頭尾具足不加修飾的全竹是種吉祥的象徵,竹梢越高越是吉利,並且得於醮前一月或十日左右選擇吉時完成。
燈篙下有小屋,或許是作為普渡科儀實施前,暫時安置各路好兄弟的住所,下方設有神桌供品,奉祀攝召各路兄弟的神虎大聖、召魂使者,白話文就是:有專人引導好兄弟到此,接待飲食前有暫時的住所,這種存於人世空間者的一份體貼,是不是很令人感動?

這燈篙頗高,高度應不只九尺,樹立主普壇前空地左右兩側,左右各一,慶安宮廟亭上也有,長竿底部有水盆接起長竿以隔離地氣污穢,尊敬是種在乎對方心裡的感受,理不應懼怕。所以陰陽相互尊重,以禮互待互敬,這才是中元普渡重要的人情味。

從十幾年前聽到的孝親月,到全聯最近廣告的人情味,中元普渡的意義表面上有許多變遷,但是在底層都是離鄉背井者,相互照顧的人情味。你我人生故事中,都會有許多人生的故事能分享,也會有摔跤跌撞的人生經驗可供他人借鏡。中元七月,不管是否有參加祭典走街遊行,或許應該提醒自己多釋出點身為人的善點,與他人共享些許火光溫暖,一句話、一個小小的微笑,或許都會成為話語、微笑接受者的轉念契機。

燈篙如同暗中的燈塔,與其說是台灣特有的人情味轉嫁到宗教科儀上,不如說這是我們身為人相互扶持的重要內在,這月短短三十天,讓我們好好說話、好好對待身邊的人;當你能好好對待生人時,我想...這份好的內化行為,可以讓你自然而然對好兄弟們也產生同等相互尊重的態度與行為喔❤️

留言

熱門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