魚 :基隆的氣味之一 ---- 魚市

 


      還記得好幾年前,在基隆的何嘉仁書店的架上看到一本書:基隆的氣味。由兩位作者合著,分別以基隆在地人與外來觀點陳述基隆的故事。這本書是第一本把基隆各景點以圖像故事化,並且把大眾對基隆除廟口小吃之外,更有許多其他值得你我、本地外地者關注的歷史和人文情感故事。

      這本書在2015年九月出版,當時書籍封面以崁仔頂中傍晚出現的鰻魚耕小攤為封面照,吸引了我的目光,當時的我對基隆在地了解並不多,更不要提說要去找文獻參照做古今比對、還有許多巷弄、隱藏社區之後的在地故事,更需要以大量的時間做田野的調查和訪問。昨天有朋友問我這樣著迷歷史與各項紀錄的原因,不是已經脫離了研究所論文魔掌😂,沒必要繼續深入探究這些人與港口煙雨朦朧的故事吧?

      開始並非研究所的論文壓力,而是腦公對台灣在地歷史與人想多點理解,而我卻結結巴巴說不出所以然的窘境,讓我瞭解到身為在地者卻不知在地事的尷尬。也因此娘胎本命純阿宅的我,開始很憋腳的查資料,一路找的辛苦,翻譯的也頭大(順便壯大我的外文字彙庫),原本拍攝的工具也從底片一路進展到數位,沒有所謂的好壞,這些都只是呈現紀錄的載具,能把我這幾年在第二故鄉基隆的感受以此方式並搭配文字,傳達給所有對基隆並不熟悉的外地者,我想這也夠了❤️

      台灣經過嚴峻控管的解嚴時期之後,國民開始對外有旅行的自由度,眼睛和心裡對不同於島國中各種的美,其實是種投射在自由上的呼吸感,曾一度讓身為島國的我們忘了要回頭看看這座島上,我們曾經有過酸甜苦辣的歷史過往。目前人生走行至此,總得有些取捨,雖然身為高雄人,我對高雄發展的歷史也不甚熟悉,那就花時間好好的把我的第二故鄉搞熟吧😊!當然我還有第三故鄉的故事和歷史也同步進行著,貪心想整手抓,還是得把自己人生的空缺補好補滿,其實都是自己對自己的救贖。

      崁仔頂的魚市經過這幾年許多部落客的推薦,還有飲食結合在地魚市文化環境的料理店,讓很多人開始注意到這座夜半時刻依舊人聲鼎沸的獨特商區。這在白晝與夜晚有著極大反差的地方,讓我一開始街拍的時候,收到第一手滿滿的文化衝擊,我最早的數位記錄從富士Spro2時代,依稀記得是十來年前的光景。崁仔頂的魚市在夜間依舊熱絡,卻與我當年第一次踏入的氛圍已有不同。這就是時代的變化與遷移,表層是光影與氣味,底層是人們交錯堆疊出來的脈絡網織成的故事。

      不管這些脈絡的故事網如何,我會記得逛完魚市之後,順便帶回家的,不只相機中的影像紀錄,還有髮際間到鞋底沾染的海洋魚鮮味,提醒我依舊幸福的活者:真好。




       

留言

熱門文章